最强总结!机器学习Top16算法模型!!

今天涉及到的16种算法有:

  • 线性回归

  • 逻辑回归

  • 决策树

  • 随机森林

  • 支持向量机

  • K-近邻

  • 神经网络

  • 主成分分析

  • 朴素贝叶斯

  • AdaBoost

  • 隐马尔可夫模型

  • 长短期记忆网络

  • 卷积神经网络

  • t-SNE

  • 生成对抗网络

  • 强化学习

图片

咱们一起,将每一个算法的核心原理梳理一下~

算是学习、也算是复习!

1. 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在机器学习中是一种基本的预测方法。它是基于假设输入(特征)和输出(目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图片

核心原理

线性回归的核心原理是找出一组权重(系数),使得这些权重与特征的线性组合尽可能接近目标值。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最小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通常是误差平方和)来确定这些权重。

核心公式

  1. 简单线性回归(单个特征):

    其中, 是目标变量, 是特征, 是截距, 是斜率, 是误差项。

  2. 多元线性回归(多个特征):

    在这个公式中, 是特征,而  是这些特征的系数。

优势

  1. 简单和直观:线性回归模型易于理解和实现,适合作为机器学习入门的学习工具。

  2. 可解释性: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容易解释,可以清楚地显示特征如何影响预测。

  3. 基础性:作为机器学习中的基础模型,它是理解更复杂模型的基石。

  4. 计算效率:线性回归模型相对于更复杂的模型来说,计算效率高,易于大规模数据处理。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预测问题:在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有明显线性关系的情况下,线性回归是一个强大的预测工具。例如,房价预测、股票价格预测等。

  2. 因果关系分析:线性回归可用于分析不同特征对目标变量的影响,例如在经济学、社会科学中分析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3. 时间序列分析:虽然有专门的时间序列模型,但在某些情况下,线性回归也可用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尤其是当数据表现出线性趋势时。

尽管线性回归在许多情况下都很有用,但它在处理非线性关系、高度复杂的数据集或有大量噪声的数据时的表现可能就不那么理想。因此,在选择线性回归模型之前,了解数据的性质和需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最大的特点是,特别适用于二分类问题。

图片

核心原理

逻辑回归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逻辑函数(通常是Sigmoid函数)将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出映射到0和1之间。

这样的映射使得逻辑回归可以用于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据此进行分类。

核心公式

  • 逻辑函数(Sigmoid函数):

    其中  通常是一个线性函数,比如 ,这里  是模型的参数,而  是特征。

  • 逻辑回归模型:

    其中, 表示在给定特征  的情况下,目标变量  为1的概率。

优势

  1. 概率解释:逻辑回归不仅提供分类结果,还能给出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这在许多应用中非常有用。

  2. 效率:逻辑回归通常计算效率高,特别是在数据量较大时。

  3. 可解释性:与某些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相比,逻辑回归的结果更容易解释。

  4. 广泛的应用:逻辑回归可以扩展到多分类问题,并且在许多不同领域都有应用。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二分类问题:如垃圾邮件检测、疾病诊断、信贷申请批准等。

  2. 概率估计:在需要估计某个事件发生概率的场景中,逻辑回归非常适用。

  3. 基于特征的分类:在特征与分类结果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逻辑回归表现良好。

尽管逻辑回归在上述问题中表现优秀,但它在处理非线性关系、特征间复杂相互作用或非常高维数据时的效果可能不佳。在这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更复杂的模型,如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或神经网络。

3.决策树

决策树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它通过学习从数据特征到输出的映射关系,形成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组合起来就像一棵树一样。

图片

核心原理

决策树的核心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过程分解为一系列更简单的决策,从而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在构建决策树时,算法会选择最优特征进行分裂,以便在每个节点上清晰地划分数据集。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达到某个停止条件(如树的最大深度或节点中的最小样本数)。

核心点

决策树的核心点有信息增益基尼不纯度

  1. 信息增益:在ID3、C4.5等决策树算法中使用,信息增益基于熵的概念。

    信息增益熵父节点子节点的熵子节点的权重

  2. 基尼不纯度:在CART(分类与回归树)算法中使用。

    基尼不纯度每个类别的概率

优势

  1. 可解释性强:决策树的结果易于理解和解释,非专业人员也能理解决策路径。

  2. 不需要数据标准化:决策树不像某些算法那样对数据的标准化或归一化有严格要求。

  3. 可以处理非线性关系:决策树能很好地处理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4. 可以处理混合类型的数据:决策树能同时处理数值型和类别型特征。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分类问题:决策树在处理二分类或多分类问题上表现良好。

  2. 回归问题:决策树也可以用于回归任务,预测连续值。

  3. 特征选择:决策树在构建过程中会选择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可以用于特征选择。

  4. 复杂数据集:对于特征之间有复杂关系的数据集,决策树可以捕捉这些关系。

尽管决策树有诸多优点,但它们也容易过拟合,特别是当树变得很深或很复杂时。为了防止过拟合,通常需要剪枝或限制树的深度。此外,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等基于决策树的集成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4. 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属于集成学习的范畴。它通过组合多个决策树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图片

核心原理

随机森林的核心原理基于两个主要概念:集成学习装袋(Bagging)

  1. 集成学习:这是一种方法,通过组合多个模型(在随机森林中是多个决策树)来提高整体模型的性能。

  2. 装袋(Bagging):随机森林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随机抽样(有放回)来构建多个决策树。每个决策树都是独立训练的,并且在训练过程中,每个树都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子集。

除此之外,随机森林还引入了特征的随机选择。在每个决策树的分裂过程中,算法随机选择一部分特征作为候选分裂特征,这增加了模型的多样性,减少了过拟合的风险。

核心点

预测是基于构成森林的所有决策树的预测结果。

  • 分类任务:随机森林通过多数投票机制来决定最终的分类。即每个决策树给出一个预测结果,然后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作为最终结果。

  • 回归任务:在回归任务中,随机森林取所有决策树预测值的平均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优势

  1. 准确性高:随机森林通常能提供高准确率的预测。

  2. 过拟合风险低:由于引入了树的多样性,随机森林比单个决策树更不容易过拟合。

  3. 能处理大量特征:随机森林能有效处理具有大量特征的数据集。

  4. 适用性广:适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以及特征选择。

  5. 鲁棒性强:对于缺失数据和非平衡数据集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分类和回归任务:随机森林在各种分类和回归任务中都表现出色。

  2. 大规模数据集:由于其高效性,随机森林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3. 特征选择:随机森林可以识别出重要特征,对于特征选择非常有效。

  4. 非线性问题:随机森林能够处理特征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

随机森林的主要缺点是模型可能会变得相对复杂,这可能导致模型解释性不如单个决策树。此外,虽然随机森林的训练速度通常很快,但在处理极大规模数据集时,所需的计算资源可能会增加。尽管如此,随机森林仍是机器学习中非常强大且受欢迎的一种算法。

5.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SVM)主要用于分类问题,也可以用于回归。

图片

SVM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强大的理论基础,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核心原理

  1. 最大边界分类器:在二分类问题中,SVM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分割超平面,使得不同类别的数据点之间的间隔最大化。这个超平面被称为最优分割超平面。

  2. 支持向量:位于边界上的数据点称为支持向量。这些点是构建最优分割超平面的关键。

  3. 核技巧:当数据不是线性可分时,SVM使用核技巧将数据映射到更高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数据可能是线性可分的。常用的核函数包括线性核、多项式核、径向基函数(RBF)核和Sigmoid核。

核心公式

对于一个简单的线性SVM,其目标是求解以下优化问题:

其中, 是超平面的法向量, 是偏置项, 是特征向量, 是类标签(通常为+1或-1)。

优势

  1. 有效性:在高维空间中,特别是在类别间边界清晰时,SVM表现非常好。

  2. 泛化能力强:SVM尝试最大化边界,因此通常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3. 可扩展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核函数,SVM可以有效处理非线性问题。

  4. 适应性强:SVM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类型的机器学习问题。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二分类问题:SVM最初设计用于解决二分类问题,特别是在数据维度高时。

  2. 非线性分类问题:使用核技巧,SVM能有效处理非线性数据。

  3. 文本分类和图像识别:在处理高维数据(如文本和图像)时,SVM表现出色。

  4. 回归问题:虽然SVM主要用于分类,但通过适当的修改,它也可以用于回归(称为支持向量回归,SVR)。

SVM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对大规模数据集的计算效率较低,因为其训练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此外,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参数(如正则化参数、核参数)对于获得良好的性能至关重要,但这往往需要专业知识和实验调优。

6. KNN

K近邻(KNN)算法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距离度量将一个样本归类到与其最相似的K个邻居的类别中。

图片

核心原理

  1. 基于邻近性的分类或回归:KNN算法的核心是找出一个样本点的K个最近邻居,并基于这些邻居的信息来预测该样本的类别(对于分类问题)或值(对于回归问题)。

  2. 距离度量:KNN算法通常使用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或余弦相似度等度量来计算不同样本点之间的相似度或距离。

核心公式

  • 欧氏距离(最常用的距离度量):

    其中, 和  是两个样本点, 和  是这两个样本在第个维度的值。

优势

  1. 简单直观:KNN算法简单易懂,实现起来也相对容易。

  2. 无需训练:KNN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不需要显式的训练过程。

  3. 适用性广:可以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也适用于多类别问题。

  4. 自适应:由于KNN不依赖于假设,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集通常都有效。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小数据集的分类问题:在数据集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KNN在分类问题上表现良好。

  2. 基础的回归问题:对于基础水平的回归问题,KNN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实时决策:由于KNN无需训练,因此适合需要实时决策的应用。

  4. 推荐系统:在推荐系统中,KNN可用于找出相似用户或相似物品,以提供个性化推荐。

KNN算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计算成本高,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

另外,选择合适的 K 值和距离度量对于算法的性能至关重要。此外,KNN对于数据中的噪声和不相关特征比较敏感。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KNN因其简洁和易于实现,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仍然受到大家的青睐。

7.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受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启发而设计。神经网络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模式识别和预测问题。

图片

核心原理

  1. 基于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网络由一系列的神经元(或节点)组成,这些神经元在网络的不同层中排列。最常见的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2. 权重和激活函数:每个神经元接收来自前一层神经元的输入,这些输入通过权重加权,并且通常通过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处理,以产生神经元的输出。

  3. 学习过程:在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通过调整权重来学习,这通常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和梯度下降方法完成。

核心公式

  • 神经元输出

    其中, 是神经元的输出, 是激活函数, 是权重, 是输入, 是偏置项。

  • 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在反向传播过程中,输出层的误差被用来计算每层权重的梯度,然后通过梯度下降方法更新权重。

优势

  1. 适应性强:神经网络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数据,并且能够学习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和关系。

  2. 强大的表示能力:深层神经网络特别擅长提取高级特征和表示。

  3. 泛化能力:经过适当训练的神经网络在未见数据上通常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4. 多功能性: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分类、回归、聚类、生成等多种机器学习任务。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图像和视觉识别任务:如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和图像生成等。

  2. 自然语言处理:如机器翻译、情感分析和文本生成等。

  3. 复杂的预测问题:在金融、天气预测和医疗诊断等领域中的复杂预测问题。

  4. 强化学习:在游戏、机器人导航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

神经网络的主要挑战包括对大量数据的需求、计算成本高、模型解释性差以及过拟合的风险。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者和实践者会采用各种技术,如数据增强、正则化和深度学习架构的创新。尽管存在一些实际的挑战,神经网络由于其强大的性能和灵活性,在许多复杂的机器学习应用中仍然非常受大家欢迎。

8.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集。它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和信号处理领域。

图片

核心原理

  1. 降维:PCA的目标是减少数据集的维度,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原始数据的变异性。

  2. 寻找主成分:PCA通过寻找数据中的主要方向(主成分)来实现降维。这些主成分是数据集方差最大的方向。

  3. 正交变换:PCA使用正交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到新的坐标系,新坐标系的原点是原始数据的均值,每个轴都对应一个主成分。

核心公式

  • 协方差矩阵计算

    其中, 是数据点, 是均值向量。

  •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PCA涉及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决定了主成分的方向,而特征值决定了主成分的大小,即在该方向上数据的方差。

优势

  1. 降噪:PCA可以帮助去除数据中的噪声,保留最重要的信号。

  2. 可视化:通过将高维数据降至2或3维,PCA有助于数据的可视化。

  3. 去相关性:PCA通过正交变换消除数据特征间的相关性。

  4. 提高算法效率:降维后的数据可以提高机器学习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预处理步骤:在更复杂的机器学习任务之前,作为预处理步骤,例如在高维数据上应用分类或回归算法之前。

  2. 数据可视化:帮助理解高维数据的内在结构。

  3. 特征提取:在模式识别和信号处理中,提取有用的特征。

  4. 降噪:去除数据中的噪声部分,提取主要信号。

PCA的主要局限性是它依赖于线性假设,对于非线性数据结构可能不够有效。此外,PCA对异常值非常敏感,因此在应用PCA之前需要仔细考虑数据的清洗和预处理。

9. 朴贝叶斯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算法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简单概率分类方法,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领域。

图片

朴素贝叶斯的“朴素”之处在于它假设各特征之间相互独立。

核心原理

  1. 基于贝叶斯定理:朴素贝叶斯算法使用贝叶斯定理来估计给定特征下某个类别的概率。

  2. 特征独立性假设:算法假设所有特征在条件概率的意义下相互独立。虽然这个假设在现实中很少成立,但朴素贝叶斯在许多实际情况下仍然表现出色。

核心公式

贝叶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是:

对于分类问题,可以写成:

由于特征独立性假设,上式可以简化为: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需比较分子的大小,因为分母对于所有类别是常数。

优势

  1. 简单高效:朴素贝叶斯模型简单,易于构建,且在大型数据库上非常高效。

  2. 需要的训练数据较少:相对于复杂的分类方法,朴素贝叶斯需要较少的训练数据。

  3. 良好的分类性能:尽管基于简单的假设,但在多个实际应用中,朴素贝叶斯的分类性能非常好。

  4. 适用于多类别问题:能够处理多分类任务。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朴素贝叶斯适合处理以下类型的机器学习问题:

  1. 文本分类:如垃圾邮件识别、情感分析等。

  2. 推荐系统:可以用于个性化推荐。

  3. 分类问题:尤其是特征之间相对独立时的分类问题。

  4. 实时预测:由于模型简单,适合实时预测任务。

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其特征独立性的假设,这在现实世界的数据中往往不成立。

此外,对于包含许多连续特征的数据集,朴素贝叶斯的性能可能不如其他更复杂的方法。

10. AdaBoost

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结合多个弱学习器(通常是简单的分类器,如决策树)来构建一个强学习器。

图片

核心原理

  1. 弱学习器的组合:AdaBoost 结合了多个弱学习器,这些弱学习器通常是一些简单的分类器,比如小决策树。每个弱学习器在训练过程中都专注于先前学习器错误分类的样本。

  2. 权重更新:在每一轮中,被错误分类的样本的权重会增加,而正确分类的样本的权重会减少。这样,随着算法的迭代,难以分类的样本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3. 弱学习器的加权投票:每个弱学习器都会在最终的分类决策中有一定的投票权重,这个权重是基于该学习器的性能计算得出的。

核心公式

假设有个弱学习器,第个学习器的权重为,则AdaBoost的最终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是第个弱学习器的预测,是该学习器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是第个学习器的错误率。

优势

  1. 效果好:AdaBoost通常能够提高弱学习器的准确率,生成一个准确性更高的模型。

  2. 易于实现:相比于一些更复杂的算法,AdaBoost的实现相对简单。

  3. 自动特征选择:在训练过程中,AdaBoost能够识别出更重要的特征。

  4. 不太容易过拟合:在大多数情况下,AdaBoost对过拟合有一定的抵抗力。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二分类问题:AdaBoost特别擅长处理二元分类任务。

  2. 多分类问题:虽然最初是为二分类设计的,但AdaBoost可以通过一些变体来处理多分类问题。

  3. 特征选择:在特征选择方面,AdaBoost可以帮助提高模型的整体性能。

AdaBoost的一个主要局限性是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这可能导致模型性能下降。

此外,在某些非常复杂的问题上,AdaBoost可能不如其他更先进的算法,如随机森林或深度学习方法。

11. 隐马尔可夫模型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是一种统计模型,它假设系统可以用一个具有隐含状态的马尔可夫链来模拟。

图片

HMM广泛应用于时序数据的处理,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核心原理

  1. 隐含状态和可观测状态:HMM假设系统的状态不是直接可观测的(这些是隐含状态),而是通过一些可观测的输出(可观测状态)间接推断。

  2. 马尔可夫链:隐含状态的转换遵循马尔可夫性质,即每个状态的转换仅依赖于前一个状态。

  3. 概率模型:HMM由两组概率分布组成——状态转移概率和观测概率。状态转移概率描述了隐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而观测概率描述了在给定隐状态的情况下,生成某个特定观测的概率。

核心公式

  • 状态转移概率

    其中,是从状态转移到状态的概率,是时间的状态。

  • 观测概率

    其中,是在状态观测到符号的概率。

优势

  1. 时序数据处理:HMM在处理时序数据方面非常有效,能够捕捉数据中的时间依赖性。

  2. 灵活性:能够用于不同类型的时序问题,如序列生成、模式识别等。

  3. 隐含状态的建模:能够处理无法直接观测的状态问题,这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HMM适合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机器学习问题:

  1. 语音识别:HMM能够有效地模型化语音信号的时序特性。

  2. 自然语言处理:例如,词性标注、文本生成等。

  3. 生物信息学:如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序列分析等。

  4. 时间序列预测:股市分析、天气预测等领域。

HMM的主要挑战在于其参数估计(如使用Baum-Welch算法进行训练)可能计算复杂,并且对于非常长的序列或大型状态空间可能效率较低。

此外,HMM对于隐含状态之间的高阶依赖关系的建模能力有限。

12.长短期记忆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递归神经网络(RNN),特别设计用来避免RNN在长序列上的训练中遇到的梯度消失问题。LSTM在处理和预测长序列数据方面表现出色,特别适用于具有长期依赖关系的任务。

图片

核心原理

  1. 记忆单元:LSTM的核心是记忆单元,它可以在网络内部维持状态信息,以便捕捉长期依赖关系。

  2. 门控机制:LSTM通过门控机制来控制信息的保留和遗忘。这些门包括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它们协同工作,决定信息何时进入、保留或离开记忆单元。

  3. 长期和短期记忆:LSTM能够在其内部状态中存储长期记忆,并通过隐藏层传递短期记忆。

核心公式

LSTM单元的操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描述:

  • 遗忘门

  • 输入门

  • 单元状态更新

  • 输出门和隐藏状态

其中, 表示sigmoid函数, 表示双曲正切函数, 和  是权重矩阵和偏置向量, 和  分别是时刻  的隐藏状态和单元状态, 是输入。

优势

  1. 长期依赖:LSTM能够处理长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问题。

  2. 灵活性: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序列模型任务,如时间序列预测、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

  3. 避免梯度消失:LSTM的设计帮助避免了传统RNN中的梯度消失问题。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LSTM适合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机器学习问题:

  1. 时间序列预测:如股票市场分析、天气预测等。

  2. 自然语言处理:如机器翻译、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等。

  3. 语音识别:将音频数据转换为文本数据。

  4. 视频分析:比如动作识别或视频中的事件预测。

LSTM的主要挑战在于其训练的计算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非常长的序列。此外,虽然LSTM能够有效处理梯度消失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能面临梯度爆炸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仔细的参数调整和使用诸如梯度裁剪之类的技术。

13.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特别为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数据(如图像)而设计的深度学习算法。

它在图像处理、视频分析和许多其他领域表现出色。

核心原理

  1. 卷积层:CNN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从输入数据中提取特征。通过在数据上滑动小窗口(卷积核)来计算局部区域的点积,生成特征图。

  2. 激活层:通常在卷积层之后应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能力。

  3. 池化层:用于降低特征图的空间维度,减少参数数量和计算量,同时保持重要信息。

  4. 全连接层:在卷积层和池化层之后,用于分类或回归任务的决策。

核心公式

  • 卷积操作

    其中,是特征图,是输入图像,是卷积核,是特征图上的位置。

优势

  1. 参数共享:卷积核在整个输入上共享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

  2. 局部连接:每个神经元仅与输入数据的局部区域相连,使得CNN能够捕捉局部特征。

  3. 适应性强:CNN能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和提取有用的特征。

  4. 适用于各种尺寸的输入:CNN可以处理不同大小的输入图像。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图像分类:如识别图片中的对象。

  2. 物体检测:在图像中定位和识别多个对象。

  3. 图像分割: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

  4. 视觉跟踪:跟踪视频中的对象。

  5. 自然语言处理:虽然CNN主要用于图像,但也可以用于处理文本数据。

CNN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其对大量标记数据的需求,以及相对较高的计算资源消耗。此外,虽然CNN在提取特征方面非常有效,但理解和解释这些特征的含义仍然是一个挑战。

14.t-SNE

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主要用于高维数据的可视化。

图片

它通过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通常是二维或三维),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可视化数据的结构和模式。

核心原理

  1. 相似性概率:t-SNE首先在高维空间中计算每对数据点的相似性概率,这种相似性通常通过高斯分布来表示。

  2. 低维映射:接着,t-SNE在低维空间中构建一个相似的点对概率分布,这次使用t分布。

  3. Kullback-Leibler散度最小化:t-SNE的目标是使高维空间和低维空间中的这两个分布尽可能相似。这是通过最小化两个分布之间的Kullback-Leibler(KL)散度来实现的。

核心公式

  • 高维空间中的相似性概率

  • 低维空间中的相似性概率

  • KL散度最小化

优势

  1. 高效的数据可视化:t-SNE是一个强大的工具,用于将高维数据集降维并进行可视化,特别是对于复杂数据集。

  2. 发现数据结构:能够揭示数据中的群组、模式和异常值。

  3. 直观理解:生成的低维图形通常非常直观,便于理解和解释。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t-SNE最适合用于以下方面:

  1. 高维数据可视化:特别适合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帮助理解数据的内部结构。

  2. 聚类分析:虽然t-SNE本身不是聚类算法,但它可以帮助可视化聚类结构。

  3. 异常检测:通过可视化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模式。

  4. 数据预处理:在应用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之前,用于理解和洞察数据。

t-SNE的主要限制是它的计算成本随着数据点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它的结果有时可能难以复现(由于随机初始化)。此外,t-SNE不保留数据空间中的全局结构,因此它更适合于揭示数据中的局部群组和结构,而不是用于精确的距离或密度估计。

15.生成对抗网络

生成对抗网络(GANs)在生成逼真的图像、视频、声音等方面表现出色。

图片

核心原理

  1. 对抗过程:GANs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生成器的目标是生成逼真的数据,而判别器的目标是区分真实数据和生成器产生的假数据。

  2. 训练过程:在训练过程中,生成器和判别器不断对抗,生成器试图欺骗判别器,而判别器则试图不被欺骗。这个过程类似于“捉迷藏”的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器变得越来越擅长于生成逼真的数据。

核心公式

GANs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价值函数(minimax游戏)来描述:

其中,表示生成器,表示判别器,是真实数据,是生成器的输入噪声,是真实数据的分布,是噪声分布。

优势

  1. 高质量生成:GANs能生成高度逼真的图像、视频等。

  2. 无需标记数据: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不同,GANs在训练时不需要标记数据。

  3. 多样性:GANs可以生成多样化的数据样本。

  4. 新颖应用:GANs已被用于艺术创作、游戏开发、虚拟现实等领域。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GANs最适合处理以下方面的机器学习问题:

  1. 图像生成:生成逼真的图像,例如艺术创作、虚拟角色等。

  2. 数据增强:为了增加训练数据集的多样性,生成额外的训练样本。

  3. 风格转换:如将照片转换为艺术画作的风格。

  4. 图像修复:修复损坏或不完整的图像。

GANs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训练过程可能非常困难和不稳定,有时可能导致模式崩溃(模型生成的样本缺乏多样性)。

16. 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特别适用于需要决策和自动控制的场景。在强化学习中,智能体(agent)通过与环境交互,从自身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习,以实现特定目标。

图片

核心原理

  1. 智能体和环境:在强化学习中,智能体在每个时间步骤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环境根据这些行动给出回馈(奖励或惩罚)。

  2. 探索与利用:强化学习涉及探索(尝试新行为)和利用(使用已知行为)之间的权衡。

  3. 策略:智能体的行为方式或策略通常是基于当前状态来最大化长期奖励。

  4. 奖励信号:智能体的目标是最大化其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的总奖励。

核心公式

  • 状态值函数

    表示在策略  下,从状态  开始的预期回报。

  • 行为值函数

    表示在策略  下,从状态  开始采取行动  的预期回报。

  • 贝尔曼方程

    是一个递归方程,用于计算状态值。

优势

  1. 适用于复杂环境:强化学习可以应用于模型未知或复杂的环境。

  2. 决策能力:特别适用于需要连续决策的问题。

  3. 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策略。

  4. 从交互中学习:能够从与环境的实时交互中学习。

适合处理的机器学习问题

  1. 自动控制:如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汽车。

  2. 游戏和模拟:如棋类游戏(围棋、国际象棋)的策略学习。

  3. 资源管理:在复杂的资源分配问题中做出优化决策。

  4. 个性化推荐:如根据用户行为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

强化学习的主要挑战包括训练数据的依赖、奖励工程的复杂性、探索与利用之间的平衡以及训练过程的高计算成本。

最后

K-均值聚类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聚类算法,特别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具有明显球状分布的数据。在选择算法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如簇的形状、数据量、簇数量的确定性等)来权衡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以达到最佳的聚类效果。

文章来源 --- 深夜努力写Python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